巴菲特能复制吗?市场效率理论认为,由于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所以分析股票纯属浪费时间,巴菲特等人依靠公司分析及市场信息分析所获得的成功,只能算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是一种发生概率如此之小以致实际上不可能再发生的统计现象。关于这一点目前有不同的争论。但是我们从其他角度看,巴菲特现象也不是必然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巴菲特的经验中受到某些启发,学到一些东西,但巴菲特是绝对难以模仿的。
首先,墨菲定律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坏的方向发展,它就一定往那个方向发展。反之则意味着,只要往好的方向发展,则很难有进一步的好结果。在 1965年到1994年的30年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收益率只有三年输于标准普尔 500指数的涨幅,且年增长率平均高达23.3%,巴菲特最近十年的成绩也不逊于过去。像巴菲特这样能获得如此出色成就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但我们要想向这好的榜样看齐,是比较难的。在投资领域,有许多人崇尚并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其中尽管也有不少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他们的成功大多是一时一地的。从比例上讲,成绩优异者中,多数人失败的次数也多于成功的次数。军事领域还有一个著名的实例,即伟大的军事家、在滑铁卢战役之前一直被奉为成功者的拿破仑,其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战役打了败仗。对多数人而言,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是个常态,这既符合墨菲定律,也意味着巴菲特的不可复制。
其次,精英总是少数,如果杰出人物太多意味着没有杰出人物。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多数经理人和投资人都能获得年均收益高于标准普尔指数10%以上的成绩,那么这 多数人会被称之为精英吗?你能做得到的事情大家都能做到,你还有什么稀罕的?如果巴菲特也如此,那就不是高出众人的精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了。
再次,羊群效应是绝大多数人无法克服的心理现象。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位大亨此时也犯了嘀咕: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跑去了地狱。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其常常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巴菲特的方法既独特又简单且易于理解,这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从结果来看,其方法好的一面还是占优势的。如网络热时,巴菲特确实错过了投资科技股获取暴利的绝好机会。但证券市场却是一个容易让人失去理性的地方,而巴菲特却始终能够保持清醒,因而这给他带来了持久的高回报。
巴菲特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不关注股市近期波动,不做技术分析(量价分析)是一般股市投资人所做不到的,而巴菲特却能做到。二是不追逐热点,一般人也做不到。热点能够吸引眼球,引起投资者近期的过多关注,因而热点通常具有短线赚钱效应。不追逐热点,意味着要放弃眼前的利益。巴菲特热衷于传统行业的投资确实是错过了不少短线的机会,但他认为对一些传统行业,由于自己熟悉而使得投资更有把握。三是一般人主张分散投资,而巴菲特则反对分散投资,主张集中持股。分散投资意味着分散风险,但同时也平均化了收益。一般情况下,分散投资最多是使投资者的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这种方法绝不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投资的分散还会导致投资人对投资对象的缺乏了解和精力的分散。对大资金来说,这一点恰恰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
就投资来说,巴菲特绝对是个特例。与一般人相比,他肯定不属于羊群,也许他是一只孤独的狼。
一直怀疑概率论是无法解释必然性的。巴菲特只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这似乎有了必胜的把握,但巴菲特对公司成长性的分析不可能穷尽各种可能性,他也是选择高概率事件,所以巴菲特也有失手的时候。《沃伦·巴菲特之路》的作者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也认为,“巴菲特本人也不能保证今后还能实行这个目标(年均23%的投资收益)”。
世界上之所以有巴菲特这样的股神,恰恰是个小概率事件,是由众多偶然因素凑合起来的一个特例。因此每个人只能努力去寻找自认为是对自己有利的高概率事件,但努力与这种巨大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也。总而言之,从严格意义上讲,巴菲特是不可模仿的。
Copyright 2018- www.dyjian.com/ 大宇股票知识网 海口美兰韩哲棚百货商行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3001966号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