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现金为王的概念认识还不是很深,我按目前的成熟股市的估值跟大家说一下也许会加深认识。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对股市的估值系统冲击十分悲壮,零基础学炒股,比如说二周前H股马钢股份在香港的市价为1.6元,上周末变成了1.1元港币,合人民币0.97元,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马钢净资产3.72元的四分之一,马钢三季度的净利润为0.45元,这价格相当于马钢两年的回报。这已经远超过现金存款回报,如果你按0.97元的价格买进马钢,那么只要在十年中马钢的市价回到净资产一半的水平,你的回报就是100%,而这种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大的,即使实体经济再怎么不好,让马钢亏损还是相当难的,历史上我记得只有一次稍微在0以下,也就是说现在的净资产3.72元能够得到保证的。相比A股上周末沪深300股的平均价格是净资产的2.3倍,市盈率是19.15倍,A股的风险还是相当大的,如果从基本面出发,你是战略投资家的话,那么你是投港股好呢还是投大小非未能解决的A股好?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争议不是很大,连我都想上香港买H股,更别说这些腰缠万贯在A股市场赚足钱的大资金了,况且H股还有中投公司参与的可能性,所以我判断,只要成熟股市风波一过,系统性风险一下降,首先有战略性机遇的不是A股市场而是香港股市或者美国股市,它们现在的估值是几十年中最低的。如果你没有现金,那么当更低的价格出现,更好的机遇出现的时候,你不是坐失良机了吗,这就是现金为王的概念。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股在港股没有完全稳定时不可能有大的行情,最多是小儿科波动。看来参考H股估值是有道理的,毕竟现在A 股的话语权已经从散户转移到机构,而机构是注重基本面的,有很多机构投资者对H股出现的战略投资机会是十分关注的。同时H股的估值会对A股市场有相当大的下降压力。多数人现在判断A股的反弹是根据技术图形或者历史估值,可没有参考周边的市场相对低廉的估值情况,要知道我们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决定了我们不可以用原有的常规眼光看问题,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来判断。
今年之所以会在香港等地出现这样不可思议的低估值,是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暂时不在考虑投资回报,而是考虑如何能够在金融危机中生存的问题,当然生存相对回报来得更重要。由于包括港股在内的市场出现了流动性缺失,国际大基金已经很难全身而退,能够抛售的在不惜成本地抛售以便换回现金应付赎回和应付其它必须的经济活动。比如韩国的几只大基金在港股市场上拼命抛售股票回去救命就是这个因素。同样在港股市场有众多的欧美机构在撤离,所以才出现了这种非理智的低估值情况。相对于这些周边市场,我们的A股已经表现得相当不错了,因此我们想汇金公司在此地救市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目前的A股估值是十分健康的,并没有低估。从三季度情况来看,反倒是高估了,到了明年更不乐观,首先反转是不可能的了,即使反弹也是相当有限的。
我们从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说辞中可以看到中央已经把货币政策从严防通货膨胀转到救经济上来了,因为国家已经出现了问题,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同时我们也看到暂时没有有效的药方可以防止衰退。为了鼓励消费国家出台了一些房地产利好政策,但是我觉得这些利好能否起作用十分怀疑。从各方面反馈的消息显示某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半是靠房地产行业的,而且对今年的经济萧条情况根本没有估算到,因此政府项目上马了不少,房地产行业一出现了问题,后面的资金就跟不上了,于是地方政府高位救楼市的政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了,但是我们知道追涨杀跌的原理同样适合于楼市,最终决定是否购楼是靠市场的房价而不是看降低几个点的税费,楼市价格一降更大的问题随之而起,一些银行坏帐就产生了,银行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加深经济的收缩,从而恶性循环。房产业和出口等因素影响到几十个行业,这包括金融、钢铁、重化工、汽车、纺织、电力、机械、运输、电子、船泊制造等,几乎重要的行业都会影响,这就是目前的中国问题,看来我们远没有到放心投资的时候,按照中国目前庞大经济体惯性,一些问题会滞后出现在明年的一二季度。那时候再看政府如何救市。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怀着慎重的操作态度,又避开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市场再次考验1800点,如前所述,此时的1800点已经没有比较优势,所以跌破的可能性很大,破位后市场可能会加速下跌,房地产板块可能是下一波的受害者,前期低位加入的可以获利了结。如果连续大幅杀跌应该会有小幅反弹,但2000点还是将构成沉重的短期阻力位,所以快进快退不失是一种安全的操作策略。
最后要重申的是战略性博弈机会可能先出现在香港市场,可以关注国内机构资金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