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估算,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看法,机构和大多数散户的观点往往也截然不同。回顾股票估值的历史,在1929年之前,是没有股票内在价值这个说法的,股票,所有的人包括机构都试图从股票价格中寻找可以盈利的模式。后来美国人格雷厄姆写了一系列证券分析的书籍,其中以《证券分析》为标志,第一次将证券的内在价值进行定义,对研究的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实践。那时分析师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净资产或者重估后的净资产以及每股收益的状况。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安然等一批美国著名大企业会计丑闻的曝光,整个证券分析行业的重点都转入到现金流上。此外,随着以波特的竞争三部曲的出版和产业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对于行业和企业竞争的研究变得更加有序,目前整个股票内在价值研究的重点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两部分上。
中国自从2000年引入西方股票估值理论后,基本上采用和国际一样的估值模式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法,前者以同行业类似竞争企业的状况进行对比,或者在国际间类似行业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后者则基本上沿用DCF,具体来说一般采用FCFE,即股权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机构不用多说,问题是小股民需不需要研究股票的估值?对于这一点分歧很大,笔者的体会是:首先要学习国际上流行的估值方法模型,不一定要具体应用,但可以从中了解很多机构投资者的观点和看法,对自己判断股票价值是有一定帮助的。其次要谨慎对待自己创造的股票估值方法或模型。学习通用的估值方法是因为大多数人在考虑估值的时候都采用这种方法,发明自己独创的方法或模型的前提是:你必须非常清楚估值的来龙去脉,深知其利弊,并能在中长期实践中得到验证。创造出一套方法模型容易,但要得到市场的长期认可很难。此外,千万不要以为利用一套估值模型就能战胜市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谁靠一套估值模型就能战胜市场的。据美国人对美国股市70余年来的各种投资策略和估值模型进行的测试和统计表明,从长期看,大部分固定的策略或者估值模型都无法明显超越同期股市指数。
估值模型只是基本分析的一个环节,你可以相信它,也可以作为分析机构看法和观点的工具,但如果你把其他工作都省略掉,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投资的第一任务是寻找好公司,然后才是把握买卖点,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看待市场先生的报价。为什么机会总与自己擦肩而过,为什么你很容易选错股票,为什么即使选对了股票仍缺乏坚持自己看法的能力,只因为你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甚至连基本的评估企业的常识都不具备,在此情况下,没有亏损已属侥幸。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也许你刚刚起步,也许你跑不到终点,就把它当作业余爱好吧,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周贵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