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方案年内出台,对于中国保险概念股相关公司有何影响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形成,年内将正式出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等一系列相关的重大举措,将陆续推出并实施。此外,在提高养老待遇水平方面将着力于“建机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面也将继续加大政策力度。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迫在眉睫。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记者表示,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中央定目标和兜底、地方调剂和补差、基层统筹和担责”、责任下行的层级运行机制,这种机制的缺陷日益凸显,对于区域均衡发展、人口资源结构和配置都有较大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作出改变。”
“统筹层次低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主要的问题,很多其他问题都是由此派生而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不敷出的省份往往愿意提高统筹层次,而基金量越大的地区越不愿意实现全国统筹。实现全国统筹的时间越早,改革阻力就越小。
今年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迎来关键的一步,即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日前举行的总理记者会释放了一个重要改革信息,就是今年我们将实施养老金基金调剂制度,中央收取3%统筹调剂。”郑秉文指出,从理论上讲,三个百分点的规模基本可以解决个别地区当期出现的失衡现象。在实现全国统筹之前,这是一个有效的过渡性举措。
有专家透露,今年还将改进基金筹资机制,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提高缴费水平,增加个人账户积累规模,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及其在全部养老金中所占比重。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方面,筹资制度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依法明确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责任,另一方面要夯实缴费基数。现行养老保险费率为28%,而实际征缴率仅为16%左右,亟待依法建立工资报告制度。“此外,还要创新支付制度,建立个人权益精算平衡机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早减晚增和多交多得的支付制度。”
记者了解到,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水平方面,今年还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建立比较稳定、规范的财政投入机制。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持续合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合理’这两个关键词,意味着要建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良初表示,基础养老金能否调整和调整多少,要视政府财政状况而定,建议调整频率慢一点,调整幅度根据物价与工资增长率综合计算确定。要加强社会保障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在制度科学合理和责任明确的基础上进行,使财政投入更加合理。
监管层近日透露,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延养老险)试点方案已通过国务院批准,具体实施办法正在走流程。在张盈华看来,这项探索超过10年的制度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将会享受一定额度的个税抵扣,意味着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第三支柱”将真正建立起来。
养老保险投资运营、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仍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大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面,有专家指出,目前全国各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归集并投入市场运营的资金仅占一小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基金投资运营在实现保值增值和增加基金筹资来源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当对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督促各地加大基金归集并进行投资运营的力度,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市场化、多元化。
? 对股市有何最新动向呢?据人社部消息,今年调整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到位,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提高,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养老金入市后只有一部分基金进入股市。按照我国现行投资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股市的最高限额为30%。这个比例算高还是低?答案是“不算低”。对经合组织中31个成员国(其中既有经济发达的美国和西欧国家,也有处于发展中的韩国、智利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数据,他们的各类养老基金平均仅有5%以下是配置在银行存款上,但投入股票的比例也不占大头,简单算术平均值2010年约为27%,大部分养老金资产投在了债券上。各国养老金投资股票比例差异比较大,发展中国家除智利外,都不超过5%;发达国家中德国为6%,日本为13%,美国年金类基金在40%-45%左右。
数据分析表面,越想要高收益就要有越多的资产配置在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上。在1980-2006年26年间美国和英国股市的年均回报率为10%,德国为12%,比较低的日本也达到5%。那么为什么大部分国家养老基金都将投资于股市的比例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呢?主要还是因为股市的高风险和养老金的高安全要求不相匹配。如果考虑更长的时期,以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为例,从1927年开始,计算每40年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波动就很大,1927-1967年间的年化收益率为6.8%,1932-1972年间为10%,1955-1995年间为5%,1969-2009年间为3.8%,近期比较低的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股票市场回报的波动导致不同时代的人养老金收入产生很大差异,其结果将不符合养老保险消除老年贫困的初衷,所以养老基金不宜大比例进入股市。
很多赞成养老金入市的观点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全国社保基金自2001年到2015年年均收益率高达8.82%。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8个年份收益率是在5%以下,超过半数。尽管全国社保基金可将不超过4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但实际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年份都不超过10%。近年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很大部分是来源于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产品和股权投资等等。同样,现在基本养老金保险基金要入市,最终投入股市的资金占基金的比重也需控制在较低水平。尽管养老金投资是价值投资,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前股市投机性特质。
投资境外股市是各国养老基金的普遍做法,比较发现,新兴市场国家的养老基金投资境外股市的比例要高于工业化国家,原因是本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对资金外流都有严格控制,主要是防止对本币币值和国内经济增长的冲击。受制于我国投资管理政策,短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到境外股市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