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网站地图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基础 > 股票知识 > IPO上市新规严控新三板,IPO新规对新三板上市影响大吗

IPO上市新规严控新三板,IPO新规对新三板上市影响大吗

来源:网络 点击: 时间:2023-01-07 02:55:05
IPO上市新规严控新三板,IPO新规对新三板上市影响大吗

近日,上市“指导价”变成“三年合计净利润不低于1个亿”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其后新三板拟IPO公司频频撤材料,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IPO排队企业数量回落到400家以下,比今年年初少了100多家。调查发现,新三板公司撤回IPO事件频发背后,是部分公司开始放弃独立IPO的打算,谋求以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来登陆A股。

证监会发布IPO新规称,将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这意味着,上会企业一旦IPO被否,不仅短时间内无缘直接IPO,就连借壳这类“曲线上市”之路也被堵死了。

IPO新规同时表示,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证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证监会将统筹沪深证券交易所、证监局,通过问询、实地核查等措施,加强监管,切实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IPO新规引发券商界广泛热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拟申报企业、壳公司和3年内被否IPO项目企业都将受到新规的影响。


IPO上市新规严控新三板,IPO新规对新三板上市影响大吗


谁受新规影响最大?

能借壳的标的将减少。2017年10月第17届发审委亮相以来,IPO过会率一直保持低位。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的过会率一直保持高位。这种分化格局,导致一些企业左右摇摆,特别是在IPO被否后,面对IPO低过会率短期难改的现状,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通过重组上市的意愿日益强烈。新规实施后,2015年2月23日以来被否的IPO项目将受影响,这些被否标的资产将不能适用重组上市,“对壳公司而言,可能是利空。”

不过也有券商人士认为,新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深度影响。除个别企业外,大多被否的拟IPO企业并不具备借壳上市的条件和体量。借壳的优势在于时间快,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当其冲的便是壳费问题,“当前壳公司市值几个亿到几十个亿,上市成本高,按PE换算后对企业净利润要求很高。”其他的弊端还包括股权稀释严重,壳公司质量不稳定、优质壳稀缺、整合难度大等。

近年来IPO被否的企业,走重组上市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最近3年,共有146家企业IPO被否,排除已再IPO申报和已再次申请IPO的14家企业,其他132家企业目前都将不能适用重组上市。

今年新三板并购回暖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有所回暖,而A股公司并购新三板的热情更是高涨。根据统计,今年至今已有超过30家A股公司宣布并购新三板公司,涉及交易总额超70亿元,涉及家数和交易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和3倍多。

如3月26日午间,云南旅游(002059)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收购华侨城集团等持有的文旅科技100%股权,交易金额预计不低于17亿元。

并购金额最高的当属隆平高科(000998)。公司3月12日宣布,拟作价13.87亿元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联创种业90%股权,这是继去年11月并购三瑞农科后,隆平高科在新三板市场二度出手。

财务数据显示,联创种业2017年营业收入4.1亿元,净利润1.22亿元。交易方承诺,标的公司预测净利润数额2018年不低于1.38亿元,2019年不低于1.54亿元,2020年不低于1.6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近期还出现了首例二级市场“举牌”收购案例。4月11日,均信担保发布收购报告书。公告显示,2017年11月2日至2018年3月15日,哈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哈投创投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均信担保3346万股的股份; 4月10日,哈投创投公司通过做市买入10万股,持股比例由5.7627%变为5.7793%。因此,哈投集团直接、间接持有均信担保1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IPO监管初见效

据介绍,2017年,深交所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深交所召开重组会136次,审核230家次的重组信息披露文件,发出重组问询函件250余份,就37家次重组方案存在的问题请示证监会,其中有16家次重组方案在“刨根问底”式监管下终止。

对于重组上市类方案,深交所表示,坚决贯彻从严审查理念,针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主营业务稳定性、交易资金来源等进行刨根问底式问询,真正把好重组信息披露审查第一关。2017年以来“清壳式”重组问题逐渐突显,上市公司存在沦为“空壳”的风险,对于此类方案,深交所快速反应、充分问询,关注方案的合规性。

2017年,上交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证监会的总体部署,将防控市场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中心任务,牢牢嵌入并购重组方案信息披露问询中。全年累计审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99单,督促公司补充披露各类问题1100余项,要求中介机构发表意见800余次,监管约谈财务顾问10余次。经过监管,十余单“类借壳”、标的资产质量疑点明显和存在利益输送嫌疑的重组方案主动终止。

此外,A股IPO新的审核动态机制也正在形成,一方面让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IPO尽快上市;另一方面让质量不足够优质的企业知难而退,取消排队或者撤回资料。既解决IPO“堰塞湖”问题,也提升过会企业质量。

在并购出现小高潮背后,是IPO门槛的抬高。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16家新三板企业上会,7家企业过会,新三板企业的过会率约为43.75%。

与2017年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上会企业数量为2017年全年上会企业数量40家的40%,过会企业数量为2017年全年过会企业数量的26.92%。

特别是自2017年10月以来,A股月度所有上会企业数量已逐步呈现下降,2018年IPO审核速度放缓的趋势更为明显,受此影响,2018年新三板的上会企业数量同样会呈现下降趋势。

统计显示,今年累计已有近40家新三板公司终止IPO审查。仅3月以来,新增超过20家新三板公司终止IPO审查。

    Copyright 2018- www.dyjian.com/ 大宇股票知识网 海口美兰韩哲棚百货商行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3001966号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