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周六关于加息的个人建议引发高度关注。
盛松成在财新峰会上公开表示,虽然央行从去年10月以来就没有再调整利率,但“实际的市场利率最近几个月是朝上走的。未来在适当的时候,如果情况可以、形势需要,我们也可以考虑加息。”他同时强调,这完全是个人观点。
随后,市场人士纷纷开始探讨不同时期内是否存在加息的可能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并不过热,资金面偏紧或将持续,且实际市场利率上行已经给小银行和非银机构营造出一种间接加息环境。因此短期内或不大可能加息。
不过,在中长期内,如果汇率持续承压,外储下降过快,不排除央行用加息来对抗汇率过快贬值的可能。
短期内具备加息条件吗?
当前资金面持续偏紧,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其预期会引发资本外流,考虑到美国可能12月加息,届时很有可能带动世界范围内的加息,进一步加剧中国资本外流。面临这些因素之际,中国以加息作为应对似乎符合逻辑。
那么,中国到底具不具备加息条件呢?短期会不会上调利率?
华创债券屈庆表示,目前对于“实际市场利率往上走”感觉最深刻的是小银行和非银机构。对这类机构而言,目前已营造出一种间接的“加息”环境。
并且,央行近期在稳定汇率上可能正在采取行动,一是即期市场成交量出现明显放大,11月日均成交量为308.9亿美元,为近几个月来最高值;二是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明显上行,当离岸利率上行时,往往都是央行稳定汇率的时候,其结果会造成外汇占款加速下滑。这会影响到资金面。
但屈庆同时还称,虽然我国有较多外汇准备,但当汇率持续承压,外储下降过快时,也不能排除利用加息来对抗汇率过快贬值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盛松成“条件适合,也可以考虑加息”的条件之一。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明确表示,他们认为短期内中国不会加息。他们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内外均衡四个方面探讨了加息可能性:
短期加息缺乏有力的基本面支持——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L型突围重要阶段,虽然近期表现尚属稳健,但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更谈不上过热。10月以来中国各项经济数据总体向好,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房地产行业陆续出台各地方的调控措施,未来不排除经济增速出现新常态下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政策面无意——
虽然“去杠杆、防风险”已成为政策重心,但政府绝无意“暴力”去杠杆,2015年通过多次降息降准释放的多余流动性应该不会在短期内通过加息收回。相反,央行采用了在公开市场减少净投放,并通过“锁短放长”的方式抬高资金综合成本,拉长资金期限,造成资金面紧平衡的方式温和引导企业“去杠杆”。例如,上周后三天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并据外媒报道还与部分银行进行SLF操作投放流动性,种种迹象显示央行仍有意呵护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充裕,尽显“温和”用心。
资金面压力抑制加息概率——
虽然央行有意温和“去杠杆”,但短期内资金面仍显偏紧格局。在央行连续数日净回笼以及相关部门出台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新政显示限制广义信贷扩张的用意后,上周资金价格一度飙升。而进入12月下半月后,随着年底考核、跨年资金准备、2017年春节较早等因素综合作用,预计资金面又将出现周期性紧张。此时央行更可能会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缓解资金短缺,而加息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可能性小之又小。
美国具备加息条件,我国暂不具备——
我国目前情况与美国不同,美国具备了加息的条件,但我国暂不具备。美国加息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当前美国经济基本满足了两大政策目标——物价及就业都基本达到美联储所设定的目标水平,二是美国政策利率过低,美联储必须尽快加息为未来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否则就会如同耶伦在11月国会演讲时所称,如果把加息推迟太久,可能最终会为了避免经济偏离政策目标而不得不骤然收紧货币政策。再看我国,我国经济虽有所回暖,但是仍未出现明确的长期上行趋势,更没有经济过热的迹象以表明紧缩政策的必要性,相反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重要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方向还为经济增长埋下了不确定性。
中长期不能排除加息可能性
不过,尽管认为短期内加息概率不高,但明明团队同时还称,中长期内加息不能排除:
从中长期看,如果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消解、资本持续外流并导致外汇储备告急,就不能排除加息的可能性。事实上,11月底土耳其央行已经在美元升值压力下无奈加息,此前土耳其总统还曾呼吁降息以刺激经济。此外,墨西哥央行副行长11月下旬也曾表示,墨西哥可能会追随美国的脚步而进一步加息。可见新兴市场国家在面对强势美元时十分无奈,三元悖论也是中国正在面临的问题。
Copyright 2018- www.dyjian.com/ 大宇股票知识网 海口美兰韩哲棚百货商行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3001966号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