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钢铁行业需要减产1亿到1.5亿吨
由于煤矿关闭的速度超出政府计划,市场出现了供应缺口
中国考虑合并四大钢铁公司,以创建两家巨无霸级钢铁集团。这对全球各地的钢铁生产商来说理应是个利好。
产能过剩的行业往往存在深层协调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大型企业过度生产,进而压低价格。正如日本炼油企业和美国航空公司的经历所示,扭转这一进程通常需要合并或破产。
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想整肃一个不守规矩的行业,行业整合经常是必要条件,而不总是充分条件。
看看中国铝业(Chalco)就知道了。为遏制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在2001年创建了这家铝业巨头。自创建以来,它面临的使命似乎就从未间断。在中国铝业诞生后的176个月里,中国生产的原铝产量有150个月超过消费量。
钢铁产业也呈现类似的模式。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数据,中国政府希望到2025年,前10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例不低于60%。在实践中,这项指标已经从2010年的49%下降到2013年的39%。
中国钢铁行业最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是,合并北京地区两大钢铁企业,即河钢集团和首钢集团。
2016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钢铁行业需要减产1亿到1.5亿吨。在这项去产能计划中,河北省占据最大的份额。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朱轶表示,在截至2020年的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河北省需削减大约4900万吨的钢铁产出,高于河钢集团一个典型年份的产量。
然而这项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2016年迄今为止,在春节后钢铁价格回暖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北方省份的钢铁产量已飙升至纪录水平。3月,河北省钢铁产量增至史无前例的2300万吨,6月再创新高。要知道,对于钢铁产业来说,6月通常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河北地区的高炉一直在响应主要钢铁消费行业的需求。 上半年,建筑和运输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激增,随后逐渐减弱。这与中国工业活动每到年中就趋于平静的情况相符。
河北钢铁业的热火朝天也许只是一种对价格上涨的短期反应?如果是这样的话,它正在对工厂主的长期决策产生令人担忧的影响。钢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正以2013年以来最快速度增长,其中私营部门的投资更是在4月增长12%。所有这些投资正在创造的产能,都需要在未来几年被市场消化。
从乐观的角度看,你可以将这些投资增长视为“新陈代谢”。如果中国正在关闭数百万吨的落后炼钢产能,那么可能需要用新的低成本工厂和熔炉代替一些报废工厂。这一幕似乎正发生在煤炭行业。由于煤矿关闭的速度超出政府计划,市场出现了供应缺口,由此带来的价格回暖正在提振这个境况不佳的行业。
如果这一幕正在发生,那它还没有出现在位于北京东南部的工业重镇唐山市。2009年,当地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吞并,成为河钢集团的一份子。在这座城市,高炉的开工率(一项衡量产能利用率的的指标)自2015年开始一直下滑,并在最近几个月下滑至5年低点。
钢铁产量的激增让人不由得怀疑,在价格回暖的刺激下,一些被封存的设施已经再次开启。
我们不应对这种发展态势感到惊讶。对中国的省级和副省级政府而言,钢厂不仅仅是就业机会、税收和回扣的来源,也是当地的脸面。这些因素可能足以抵消北京方面下达的敕令。扭转这艘巨轮的航向谈何容易。
Copyright 2018- www.dyjian.com/ 大宇股票知识网 海口美兰韩哲棚百货商行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3001966号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