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基础上。这一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
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但是,近二十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反常现象,包括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股价泡沫、股价对市场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等等。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
以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甚至是不理性的,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的金融学中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
近年来,以行为金融学的两位先驱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行为金融学得以大行其道,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以“有限理性”、“有限控制”、“有限自利”三个理论假定为基石,行为金融学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完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把人的行为复杂化、人性化,使金融学变得更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且也更切合市场运行的实际,而它的巨大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事实上,近年来在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而国内投资机构长年持续的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也来自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
从行为金融学的几个投资行为模型看,过度自信、处置效应和羊群行为是投资人行为的普遍特征。关于过度自信,一项有趣的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驾驶员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超过平均水平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是糟糕的驾驶员呢?
读过《红楼梦》的人多半会对贾瑞这个人物印象深刻。一个二十来岁的无聊青年,他迷上凤姐是能够理解的,让人不明白的是,他何以自以为能轻松搞定凤姐而不会招来任何麻烦?(股票知识大全 收集整理)其实,有贾瑞般好感觉的人在证券市场上也大有人在。一入股市,个个都志不在小,讲究的是一年10倍,口号是战胜机构、击败庄家。他们带着满脑子的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感觉去股市操练,却不知自己在市场里充其量只是一只迷茫的羔羊,面对四伏的危机,其后果难以预测。
有趣的是,典型的散户行为,无论是短线的追涨杀跌,还是长期死守基本面已严重恶化的股票,恰恰成为机构们取得超额利润的来源。资金的大小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差异还在于思维和操作手法。有人总结出一个规律:散户是“炒”股票,听小道消息或主观判断或人云亦云“炒”进“炒”出,而机构是“做”股票,“做”的过程也就是如何在市场讲一个投资者从不认同到认同的故事,比如现在流行的价值重估,重估到位的过程就是机构逐渐做高出货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往往与散户的高位跟风无缝连接。
实证研究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作为散户能够战胜市场也就是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概率极低,相比之下,主流机构则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在市场中,散户与机构之间的博弈从来就不是对等的,力量、智能、眼力的差别都很悬殊,一方如堂吉诃德,一方如巨大的风车,散户们焉有不败之理?
(股票知识大全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