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股票投资至少可分为2个层面。
一个是子公司化投资:虽然只能占有少部分股权,却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控股子公司,从买进前就打算一生持有,如可口可乐等。这些股票他所花的功夫极大,且都经过了N多年观察、研究,对投资标准的执行也很严格。所有巴菲特明确告诉我们的理念,都是围绕这一层面展开的,本系列1到6篇谈的公司选择、公司评估也是这类投资。
一个是策略化投资。这些股票也许会从长期角度去考虑,但那只是一种视角(以后讲约翰·聂夫时我们会详细介绍这方面的方法),其真正追求的是利用某些策略性机会赚一把。这类投资不是巴菲特的主流,却占据了他所投资过股票的绝大部分,也是巴菲特这位超一流选手非常精彩的一部分。漏掉这一部分,我们的价值投资的用武之地将被大大压缩,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天天背诵巴菲特语录,却找不到可买的股票。
还是讲案例吧。2005年,巴菲特以近18倍的市盈率和超过14倍的市净率买进了百威啤酒。按主流的巴菲特标准衡量,它显然不是一家好公司:年均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仅4%左右,而且看不到任何证明公司利润将有大幅度提高的迹象。但是巴菲特却义无反顾地买了。当时可见的理由显然有2个。
还是讲案例吧。2005年,巴菲特以近18倍的市盈率和超过14倍的市净率买进了百威啤酒。按主流的巴菲特标准衡量,它显然不是一家好公司:年均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仅4%左右,而且看不到任何证明公司利润将有大幅度提高的迹象。但是巴菲特却义无反顾地买了。当时可见的理由显然有2个。
1.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很高,连续几年在60%以上,2004年甚至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4%!
2.公司自由现金流充沛,且因业务增长空间有限,赚来的钱没有合理投向,扣除营运所需后,都用在了红利发放和股票回购上。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巴菲特对管理层的基本要求:能实事求是;能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主业,不赶时髦,不像许多公司钱多了就烧包,看到别人投什么也跟着投什么;能合理配置资产,当钱多了无处去时就用来回购股票。
但事后看,也许还有第3个考虑:这是一家极易被收购的公司。因为就在巴菲特买入当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让他套了3年。其后,比利时英博公司收购百威,股价大幅飙升,巴菲特胜利大逃亡,赚了50%。
再讲一例:通用汽车。像通用、福特等这种公司在巴菲特眼里绝对属糟糕的公司,但2012年,他却买了通用汽车。原因就在汽车更新速度上,原来美国人平均8到10年换一辆车,但最近几年因经济不景气、失业、还贷压力等原因,美国人的汽车更新速度已明显放缓,平均车龄已接近12年。如果收入情况稍有好转,美国将有一轮汽车更新浪潮,即使其汽车的平均保有年龄从12年下降到11年以下,短期内释放的汽车需求量也会非常庞大,汽车生产厂商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将因此而大幅增长。
通过上述2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投资的另一面:说好听是策略性投资,说难听其实就是投机。当然,对这类投资巴菲特总是有自己的说辞,实在说不过去,就叹苦经:我规模大了呀,没有那么多满足我需求的股票了呀等等——别忘了,巴菲特除了是个伟大的投资家,也是个伟大的政客。他一生真正爱好的是两样东西:财富和政治。如果上帝没有安排他当伯克希尔董事长,一定会安排他当美国总统的。
巴菲特不像孔孟礼教的圣人——非礼勿视、非礼勿行(所谓孔孟礼教其实不是孔孟创立的,其创立者是南宋那个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他希望有十全十美的佳人,也不拒绝可以过日子的、有几分姿色的可人儿。尤其对非子公司化的策略投资,从不求全责备,只要有一两个充足理由、一两个非常出彩的指标、一两个策略性考虑,就足以成为他买入某一只股票的动因。然后看情况,或一两年,或两三年,赚一笔钱跑路。所谓“文章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大概就是这道理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它并不会迎合我们,也不会知道我们在想某一只股票,像它等情人跳进我们的怀抱那样跳进我们理想的伏击圈。我们从股票投资中所赚的钱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份来自公司盈利,一份来自市场给予。所谓只赚公司钱,不赚市场钱,那是鬼话。如果这种话你也信;如果我们只听巴菲特说什么,不去看他做什么;如果我们的巴菲特研究只集中在少数几个能代表其主流思想的股票上,而不去研究大量的策略性投资股票,那就是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对巴菲特理念的把握需要有一个度,否则就有点二了。
Copyright 2018- www.dyjian.com/ 大宇股票知识网 海口美兰韩哲棚百货商行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3001966号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