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鼠市,闷。
如果我们要坦率地描述2008年以后的资本市场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宏观经济开始衰减、地缘政治敏感地带、政策上下其手围追堵截。难以名状的迷茫感弥漫四野。猪年,人人可以坐享其成,鼠年,我们只能到处挖坑打洞,打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这也就叫做题材战。
5月之痒:题材与权重之间的密语
先来描述这个现象。只要有市场,就会有题材,人总是喜欢热闹的。反过来说,价值投资也是题材之一种,我们看到的是,去年下半年大盘蓝筹翻云覆雨与垃圾股鸡犬升天毫无二致,价值投资妖魔化到此种境地,所谓的题材行情到来再顺理成章不过。
现在是题材股的天下,4个月前是,将来一段时间也注定是。从1月15日起,市场出现暴跌,短期最大调整幅度达到21.587%。但充满题材的农林牧渔、信息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轻工制造等行业板块跌幅相对有限,在-10%以内。98%的概念板块远远把大盘扔在后面,涨幅前20板块中86%是题材板块。抓住机会的人,会在ST长运、中粮屯河、北大荒、复旦复华上改变命运。
历史的使命就是重复历史。权重股和题材股总是这个大盘保命的两端砝码,他们的配合是天生的。近三年来的牛市,呈现出明显轮动特征。我们研究比较,2005年6月以来行情历经6个阶段:
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为普涨阶段,并未有明显的龙头驱动板块;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题材股大热;2006年10月到2007年2月,两轮共驱,地产金融等权重股抬头;2007年3月至7月为题材股沸腾阶段,在此阶段权重股集体陷于横向震荡调整,体现出明显的“八二”特征;2007年7月至11月呈现明显的“二八”特征,其间有短暂的普涨,但权重股无疑压倒一切;2007年11月至今,题材股当家权重股则陷于调整。
这说明什么呢?题材股炒人气,权重股扛大盘。但这结论没什么意思。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大盘风格轮动周期基本上是5个月上下。现今的题材股行情已经持续4个月,看看大盘的政策底若隐若现,我们会觉得上帝的安排还是很有逻辑的。
2008年:题材之年与《论持久战》
拘泥的人会以5个月把大盘无限量化下去,显然是刻舟求剑。上述结论的前提是:这一轮牛市启动以来。这又涉及到A股市场究竟姓牛还是姓熊的问题。与管理层高压线和利好政策的博弈(包括股指期货)让很多人丧失耐心。年初,我们提出2008年是被动之年,职业高手花荣则祭出《论2008年持久战》,提出今年只能做题材和超跌反弹,忌谈伪价值投资。二者是相通的,不确定性的乱世,变被动为主动,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打持久战,进一步说,是打游击战,抓好题材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其实牛熊之争常常庸人自扰。投资的原始标准只有:成长或拒绝成长。日本牛市的写照可资借鉴:据中金研究所研究,1985-1987年间是普涨行情,大盘和小盘股票都有很大的涨幅,而在1987-1989年期间权重较小的小盘股题材股涨幅更大。
2008年题材之丰富,本版大图一览无余。从市场主力近期的调仓和反向操作看,“先诱多后诱空”过程后方向应逐渐明朗,二次探底后筑成底部,中小盘成长股作为2008年市场偏好品种,渐成越来越多机构和散户的默契,后市大约会有持续一到两个月的中小盘题材股牛市,权重股超跌反弹之后,下半年的指数仍然差强人意,但个股机会仍成批出现。但无论何种题材,成长是最大的题材。创投、3G通信、优秀农业概念股、新能源、医改等都是培养梦想的地方。
道:题材股运行的三条线索
题材板块来去飘忽,常常无迹可寻,这就要去找“道”,大道。
我们回顾历次题材股出山之前总会伴随着对估值的驳论,这实际上是评价标准的失衡。比如牛市第一轮题材行情炒股改。中国式股改的横空出世,突然击破了原有的估值体系,原有的仅从行业周期、每股收益等角度出发不切实际,而国外也无成熟方法来解决对价的估值问题。此种情形,投机氛围浓烈,股改一个炒一个,个股甩开大盘,题材轮动渐成主流。此后莫不如此。而这一轮的题材股出山前后,伴随的是金融、地产、有色等权重股前景究竟如何究竟值多少的争辩。反过来,如果市场主流对中石油、贵州茅台、中国银行这些股票的估值基本汇合的时候,大概大底就来了,权重股会超跌反弹起来。
但是,是什么导致了对权重股的估值争论?主要三股合力:上下游不停的价格上涨、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地产调控等)以及次贷危机。这三个要素造成了劳动这一工作中,从原材料、产品价格、劳动力到货币本身价格的全线价值紊乱。加之大小非解禁问题,估值越发变得扑朔迷离,众口难调。如近一周统计数据显示,尽管金融业的跌幅已经回到牛市所谓的“30倍PE的合理”线之下,但市场基本不买账,金融业当周减持压力仍居各行业之首;再如中石油究竟值多少钱,从15块到30块,各执一词。我们统计了前两月所有题材股的市盈率,发现实在无迹可寻。也就是说,价值投资失效了。
于是,一些最直接的、刺激感官的参数成为投资题材:涨价、受益人民币升值、受益宏观政策、受益政治事件等等。这就导出了去年年末以来,题材股运行的三条路线:通胀传导、政策趋势、事件主题。
关于此轮通胀的特殊本质及其传导,我们在《通胀热股票》一期中曾做过详尽的分析和预测,市场的走势确切的沿着所述方向在演进:从上游和下游向中游夹逼。人们见证了CPI继续倒逼PPI,化肥、化纤、棉糖等农产品及加工、纸张等产品步步进逼,六国化工、新赛股份、欣龙控股、威远生化等等反复逞强,钢铁和电气设备走势也出人意料。现在我们仍然坚持这一逻辑,中游制造业将有继续涨价的机会。申银万国的研究也得出,能够掌控上下游定价权的行业最值得看好,以大宗商品为原材料的工业制造业早已经历过成本上升的阶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消化成本的能力。现在PPI受益行业(确定的)比CPI受益行业(不确定的)更具可投资价值。而在工业企业的中上游行业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逐渐趋缓,因此中游的行业更应值得看好。钢铁、建筑、建材、造纸、基础化工五个行业受益最大,而消费品行业,包括首次经历成本上涨的农产品整体需要接受“能力测验”。
政策趋势,已经在一月份的3G概念、创投概念、新能源和正在借两会炒作的节能减排等概念上呈现得很充分了。必要的是,由于政策的不明朗,常常会遍地跟风,需要清晰打捞其中的实质性龙头。
事件主题,比如次贷危机引起的突然暴跌、台湾选情引出的“三通”概念、创业板上堂、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奥运和目下的两会概念等等。事件型题材突发性强,爆发力也强,常常难于预测,需要的是灵敏的嗅觉。目前业内普遍较为确定的是三通概念和印花税下调。
器:题材股轮动5大规律
现在要说的,是方法论。题材股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是如何击鼓传花的?每个人都关心,它如何发动、蔓延、收官,主力如何更换战场和寻找枪支弹药,如何偷袭和暗度陈仓,最后剪羊毛。我们把它归结为以下几条:
第一,概念行情的节奏如何展开?
纵观近两次题材股行情,其与蓝筹行情之间的转换均通过中小板完成,都有明显的调仓行情。呈现出的节奏如下:
权重股强势——权重股中小板普涨格局——中小板成长性全面炒作——中小板低价股炒作——龙头题材集中挑明风格切换——题材之间的普涨轮动——题材分化重点题材的铺开——题材股过度炒作。
这四个月的表现则是,6000点左右以鑫富药业、金风科技等为代表的中小板开始抬头,去年11月后一直炒作到今年1月10日,中小板综指盘中创出6184.44点的历史最高位,此后疲态尽显。针对证监会对全聚德疯炒发出的警告,主力假惺惺发起两天的钢铁、煤炭的“伪价值行情”,实则声东击西,转战题材股。在年前翘起的猪尾巴和2008年开门红中,奥运、创投、农业、航天军工等重量级题材纷纷鹊起,随后创投、化工、三通、3G、节能环保、雪灾重建、新能源等等概念板块轮番表演。
第二,题材之间如何切换?
密切注意地产、钢铁股、银行股的走势和筹码运动,在近两个月中一共有四次昙花一现的权重行情,分别是1月2日左右、1月10日左右、2月4日和2月18日左右。每一次都带领大盘上冲,出现不同程度的普涨,甚至是春节前“史上最大红包”。而这前后均发生了题材切换。第一轮是从年前的中小板转向农业、三通等题材;通过第二轮彻底转向创投、3G、资产重组、科技股等概念;第三轮的惊天大逆转则转向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气设备等题材。这一偷天换日通过利用雪灾行情发动最后一轮蓝筹行情来最终完成。
因此,题材股行情一旦出现蓝筹异动,须密切关注新风向。
第三,题材之间具有传导效应。
如创投概念延续到科技股,再延续到通信概念等;尤其需要关注上海本地股的联动。上海投资者偏执的自恋癖,让创投、科技、世博、高校等等概念都盘根错节起来。
第四,不同题材的价值如何演绎?
通过对近两个月题材板块和相关股票的涨幅研究,我们发现,分量依次排序为:资产重组(包括资产注入、退市警示、ST股)——涨价题材(农业、化工、医药等)——政策性题材(创投、3G、新能源等)——事件型题材(三通、海运指数变动、雪灾、)——业绩与红利题材(高送配、高增长)。
第五,何种题材股最容易爆发性炒作?
通过对涨幅前50的题材股基本面研究,通常容易开花结果的股票常有四种特征:一是有始有终,一路涨到底,如新赛股份、复旦复华、大众公用、欣龙控股等,抢题材之先,少有半路吹集结号的;二是多是龙头股,有业绩支撑;三是有群众基础,游资埋伏、主力抬轿;四是流通股本基本在1.5亿左右。
(来源:股票知识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