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永远是投资者最关注的,因为从底部开始股价将上涨,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利润。而市场的习惯性思维逻辑告诉我们“放量会涨”,这样每当股价在一定的低位出现放量时就会引起一些市场的眼球,这部分眼球包括老股东即原来就持有筹码的投资者、每天在寻找机会的短线投资者、原先已经卖出的投资者和被老股东热心推荐的其他投资者。
既然“底部放量”如此重要,那么现在不妨来分析一下底部放量以后股价的态势。
从逻辑的角度讲,底部放量以后股价的态势只有三种走势:上涨、下跌和盘整。
有一个基础是必须知道的,就是说既然股价是“底部放量”,那么从形态上看,股价应该是从高处回落。所以至少从中期来说现有的筹码都是被套的,除了部分长线筹码以外没有获利筹码,这是分析的一个前提。
我们在每次分析前都应该将一些前提罗列出来。
除非是股价达到相当高的位置,一般来说在进行行情分析时是不考虑普通投资者持有的长线筹码。
作为一个大的分析前提,我们可以认定普通投资者的长线筹码绝不会聚集在一起出来,所以对股价不会形成爆发性的冲击,对股价的运作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现在的机构实力发展很快,而且机构中的很多都持有长线单子,一旦其中的某一张单子要出来那对股价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奇怪的走势:某股某天明显有大单子在出货,这是指几十万股以上的单子,股价被明显打下,当天的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日K线图上是一条很难看的放量阴线。或许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天,但接下来的交易日就恢复了平静,成交量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股价则慢慢回升,但由于盘中根本就没有大的买卖单子,所以回升的力度也很小。
这是一种典型的大单出货所造成的形态。
有一点应该明确:
底部放量一定受到非市场性因素的干扰。
底部是没有量的。
一旦所有的筹码都高高地套在上面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当股价在低位盘整时会有大量的深度套牢盘放血。所以除非个股有基本面上的巨大变化或者大盘暴跌,否则放量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事实上的确会出现放量这种现象,因此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股价的运行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比如盘中主力的对倒。
下面分析几种状态。
1)底部放量后上涨
主力在底部对倒放量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希望营造“有量会涨”的氛围。现在刚刚进人拉升就放量吸引买单,表明主力已经希望市场买单跟进。
假如市场买单进去了,那么接到的就是主力在底部买进的筹码。
在刚刚上涨的时候市场就可以买到很多筹码。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
这个细节表明主力的建仓区肯定不是在这里,也就是说主力早已经完成建仓,现在甚至有可能深度被套。
既然主力开始拉升,底部也不是主力的建仓区,那么底部到底有多少筹码被市场接走成了关键,因为这批获利盘会影响到股价的演变。但我们一般是无法知道这一点的,不过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股价上涨时的成交量。
如果量能不是放得很大,那么市场的压力还不是太大,对股价上涨的预期可以提高一些。如果量能放得非常大,则主力的目的可能就是出货,股价可能会返回原地。
下面分析一个案例。
案例中有三个重要时点:A点、B点和C点,分别表示股价三个不同的阶段。
股价从高位回落以后,在A点放出巨量后见底,然后进人一个月左右的横向整理,特点是股价波动范围极其小,而且成交量明显比下跌前要大出很多。之后在一次向下假突破后快速回升进人B点,接着股价回落并保持较大的成交量。随着成交量再一次放出,股价向上冲击B点的高度,失败后股价回到原来下跌前的区域D点。注意:这时的成交量已经恢复到A点以前的水平。
这个案例最有意思的是A点到B点的一段,完全符合底部放量的特征。而且接着就是放量后的上涨,但如果投资者追买的话可能会有一些小收获但绝不是一块大肉,而手段不够坚决的话一定会被套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走势?这正是我们所要分析的。
A点的巨量是可以解释的。股价在从高位回落到A点时并没有放量,属于无量空跌,如果确实有大单子需要抛出来,那么是无法完成的。(一般来说,大单子的出逃都会对股价造成较大的伤害,除非有另外的大单子接。)
本案例最终在股价再次下跌一个半跌停板之后出现了巨量接盘,一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短线抢反弹的筹码。我们知道,短线客的一个特点在于一个“早”字,即一旦股价止跌立刻买进,赶早不赶晚,短线客绝不会在股价盘整时期买进。短线客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一个“短”字,即持筹时间会很短,如果几天内股价不涨就会把筹码还给市场。
A点到B点的量是怎么出来的?由于它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市场交易量,所以可以不考虑原有的一部分交易量而将重点放在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交易量上面,看看这些增加出来的买卖单子来自哪里。
这些卖单中的一部分肯定是造成前面下跌的大单子,也许还没有完全出完,继续成为增加出来的卖方,但不可能成为买方。另一部分是A点进人的短线客,也必将进人新的卖方。由于股价进人盘整,因此没有太多新的短线客会进人成为新的买方。显然这两部分的单子都属于卖方,尽管会有一些短线客继续进人抢反弹,但数量绝对不会多,这样交易就发生了倾斜。
我们不得不间:新增加的买方是谁?
可能性①:出现了一个新的主力。
这个新主力将砸下来的大单子悉数纳人怀中,甚至包括短线客抢反弹后倒出来的筹码。间题出现了,既然是新主力,那么在B点的上冲过程中出现的更为巨大的成交量就有点不可思议,因为B点巨量中的卖单来源出了问题。
由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低价位,而且大量的低位筹码已经被新主力锁定,所以股价在回升的过程中是不可能遭遇获利盘的巨大冲击的,而且也没有基本面上的因素可以导致高位的割肉盘倾巢而出。
由于找不到卖单的来源,可能性①被排除。
可能性②:老主力在运作。
股价在A点被大抛单砸下,老主力自然不舒服,但也无可奈何。既然在A点出现了短线客,说明市场对这个价位至少从短期来说还是认同的,于是便打起精神维护股价。
为了准备以后的拉升,老主力在盘整期间还不时制造一定的成交量,但一个月下来自然新增不少仓位,于是便在B点开始了一轮拉升,趁机出掉前面新增的筹码。
几乎可以说可能性②是唯一的解释:盘中的老主力成为新增加的买方。
A点砸下来的大单子应该已经出完,因为A点的成交量太大了,短线客的回吐盘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从A点到B点放大的成交量只是主力运作的结果。主力确实是希望将股价拉回到原先的平台,甚至在失败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从B点到C点的放量努力,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股价回到原来的低点。
主力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失去了一张从A点砸下来的超级大单子,二是自己不愿意增加仓位。
A点出逃的单子绝对不是一般的大单子,这从A点的巨量可以估计出来。这些资金的离场必然使得股价的重心下移,除非再补充这些资金。也许在A点的暴跌及以后的整理中主力暂时接下来一些单子,如果主力愿意增加这些单子,那么股价回到原来的位置依然是可期的,但老主力并不愿意这样做。
对这个细节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附带的结果:盘中主力并非是控盘主力。
(2)是底部放量后下映
市场上对于下跌谈论的比较少,媒体更多地也是关心哪一只股票会涨,但从不关心哪一只股票会跌。当然,上涨能给我们带来利润,所以我们关心会涨的股票。但下跌却会让我们亏的更多,而且会使我们的资金失去流动性。因此我们同样有必要关心下跌。
实际上下跌对于手中的筹码来说确实是灾难,但如果有资金的话或许是一次机会,所以我们更要关心下跌。
由于底部放大的成交量一定是受到了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因此其接下来的下跌是有预谋的,绝对不是市场自己的选择。
主力在底部以不惜增加成本的方式进行对倒,其目的就是吸引市场的买单,达到减仓或者出逃的目的。有时候为了将假戏做得更加真实一点,主力还会在向下破位出货前往上做一下,即所谓的“试盘”。如果市场买盘进来比较多就往上做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杀跌出货。如果“试盘”的结果不好就会干脆一路向下砸去。
股价跌到底部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大盘不好,比如公司业绩下降等等,因此在这些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之前主力是很难退出的,即使通过底部放量这些小动作也很难会带来什么新的买单,向下破位其实是主力的非理性或者无奈之举,最终的结果是股价下一个台阶而主力手中的筹码还是原来那么多,账面亏损只会继续增加。
当然,也有通过底部杀跌出逃成功的主力甚至强庄,只是股价最后已经跌得面目全非,也不知道主力最后到底能够拿回多少钱,这种退出是算出货还是认输呢?
不过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那就是换主力。
有时候主力也知道即使自己愿意割肉也无法在市场上退出,因此积极寻找新的主力。有时候是能够找到新主力的,于是约定在盘中交换筹码。
一般来说新主力会要求一个比市场更低的价格,所以在底部将部分筹码换过手以后老主力将股价砸下来,通过更低的价格与新主力交换大部分剩余的筹码。
这种情况的特点就是股价不会出现连续的暴跌,一般下跌幅度应该在一个跌停板之内,否则老主力的筹码有可能被市场接掉一部分。
(3)是底部放量后盘整
既然底部放量是非正常的市场性行为,那么放量以后继续盘整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大致有几种可能性。
可能性①:护盘。
如果同期大盘一路下跌而该股基本上以盘整为主,那么必定有主力在其中维护股价,而且必定会有更多的抛盘出来,因此这种盘整走势出现放量是正常的,它的特点是量能不会放得很大,主力护盘会增加筹码,但这与后市主力会不会拉升股价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能性②:分仓。
所谓分仓是一个更广义上的概念,并不是说做庄的主力将一部分筹码买进后锁定在某个营业部。
有时候另外一个买家需要一大把筹码,而市场上的成交量又很小,因此与主力协商在某个区域接主力的筹码,这样就出现了放量,实际上只是一次大单交易而已,一旦接盘结束股价自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继续盘整。
注意,分仓的特点是盘中多次出现大单成交且没有明确的上推或下压股价的意图,股价震荡的幅度也不会大。
可能性③:换主力。
如果成交量放得非常大就存在换主力的可能,这是双方谈好的价格区域。
它的特点是盘中无明显目的的巨大单子换手经常出现、股价的震荡幅度不大。
这种情况的出现预示着该股以后在主力认为适当的时机会有拉升行情,但并不表明目前就是最低价。很多新主力还会在市场上继续收集筹码或进行打压震仓。
注意:换主力时股价的振荡幅度不会大。
K线图显示,当股价回落到底部以后,在A点、B点和C点相继出现了三次放量,从A点到C点之间的平均成交量也开始放大,30天均量线显著上升。但进人D点后成交量又开始萎缩,30天均量线也快速下跌,属于典型的底部放量后继续盘整的形态。特别注意:放出大量的三天即A点、B点和C点三天的震荡幅度比较大。
这是分析这一案例的关键细节。
由于放大量的三天股价的震荡幅度较大,所以既不是分仓也不是换主力行为。
假设三天的收盘价都是最高价或者比最高价还高,我们发现其K线的形态非常漂亮,也就是说非常符合市场认为“还要上涨”、“底部放量启动”等等的形态,有望带来一些市场的买单。同时我们观察同期的上证指数走势图,发现这三天指数的走势并不好,C点的这一天上证指数还跌得比较多。
综合这两点,本案例是属于主力护盘的类型,而且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护盘,毕竟在盘中还打出了阶段性的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