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资本狂欢的年代里,即使是搞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也未能免俗地被大众的关注焦点所牵着,转而关注历史上资本市场的成长过程,并试图从中得出某些经验性判断或启示。正因此,最近一段时期,我特别关注两本著作:《伟大的博弈》(美,约翰·S.戈登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与《沸腾的岁月》(美,约翰·布鲁克斯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这是一部描述华尔街股市如何经历了冒险与突围最终成长为金融帝国的历史著作。包括尚福林、易纲等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主导者与设计者在内的众多腕级人物都就此书发表过评论。而我想,普通读者更感兴趣的,可能还是怀着发财梦想的普通人如何在华尔街起伏跌宕的指数中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书中关于1929年股灾的描述或许对此有所帮助。
1929年的春夏,就在股灾即将到来之前,华尔街股市“在无数致富之梦的推动下仍在节节攀升”。面对股市的疯狂,美联储也试图进行“风险教育”,但“数以亿计的资金仍然源源不断涌入华尔街”。而后来尽管崩盘的前奏已经开始,但更多的股评员以及包括欧文·费雪在内的经济学家都仍发表预测认为,“仅仅是技术上的调整,不改变大牛市的趋势”。但“万物皆有其法则”!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迎来了“黑色星期四”:“开盘的铃声响过,股票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易手,股价狂跌。交易所供游客参观、可以俯视交易大厅的走廊上挤满了人,有人在尖叫,有人在哭泣。”一份娱乐杂志发表了这样一个标题的新闻:“Wall Street Lays An Egg”——华尔街下了一个大蛋!意思是所有股民“两年半中市场辛辛苦苦积累的所有收益都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作者在本书中一个核心观点是,在经历了无数的牛市与股灾交替的洗礼,美国终于探索出一条使资本市场平衡发展的路子,那就是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银行即后来的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对流动性的调节,使股市不至于出现过度投机与崩盘的情况。但这一结论却遭到了下一本书作者的直接挑战。
《沸腾的岁月》
本书记录的仅仅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所经历的历史。
本书英文版书名很有意思:The Go-Go Years。而“Go-Go”连用又令人想起某届世界杯足球赛那首令人血脉贲张的主题歌。的确,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股市就经历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近7年的大牛市,实现了许多小人物的发财梦,并鼓励着更多的后来者“几乎是将所有的积累拿出来”前赴后继扑向股市,这种狂热的状态就是“Go-Go”!经过上世纪60年代的大发展,美国拥有了超过3000万开户股民,美国80%以上的家庭都涉足了股市。
当时主导美国股民的心理是“贪婪胜过恐惧”。导致股民疯狂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迷信”:第一,对联邦储备系统保护作用的迷信。“金融界的巨头们反复强调类似1929年那种大崩盘不可能出现,因为联邦储备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第二,对“人民股市”的迷信。股民认为,如此多股民,加上为数众多的各种基金构成的机构托市者,足以抵抗庄家操纵股市。
但1970年4月22日开始的股灾,只用了短短几天就使得过去七年积累的大牛市市值跌去了一半以上!
中国正经历资本狂欢的年代,整个股市也弥漫着“Go-Go”的氛围。两本书中描述的一些场景,其实也是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众生相”。也因此,我觉得两书中有几条规律性东西的确值得今天的股民们重视:第一,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戈登在书中说,尤其不能过分相信“好的气氛”,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可能引发股市的非常突然性的转折。股市是一个最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第二,没有不能被庄家操控的股市。布鲁克斯指出,股市越繁荣,或可能被操纵。那些“掌握内部消息的人,图谋利用内部消息和市场技巧操纵股票价格,从而欺骗公众”,但“公众却奉他们为金融先知”。第三,不能过分相信“经济学家”及“股评家”,因为这些“嘴力工作者”并不为他们的言说负责任。
布鲁克斯曾在其著作中引用了两句话,来说明劝诫已接近疯狂状态的投机者是没有用的。一句是普鲁斯特说过的,“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不过是假象”,另一句是马克思说过的,“历史第一次重复时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但我还是希望读者能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做一个资本狂欢时代的清醒者。
(文章来源:股票知识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