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网站地图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资讯 > 新股 > 前8月日均1.3单 IPO大丰年全景图

前8月日均1.3单 IPO大丰年全景图

来源:网络 点击: 时间:2022-12-26 06:03:52

2017年可谓是IPO大丰年。

自2016年11月以来,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显著提升,且基本上形成一周一批次的常态化发行格局。截至2017年8月31日,今年共有311家企业完成IPO首发上市,共募集资金1674.8亿元。

月均发行38.9家的IPO速度,创下历史之最。

自2014年IPO重新开闸后,2014年至2016年全年完成IPO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25家、223家、227家,募集资金额分别为668.9亿元、1694.9亿元、1496.1亿元。

2017年前8月IPO上市的企业数据已经是2016年全年IPO上市企业数量的1.4倍。

时间再拉长到更广阔的IPO历史长河中,全年IPO数量最大的年份是2010年,全年完成IPO上市企业349家,相当于月均发行29.1家。

2017年,IPO新速度下,这块募资版图又将发生哪些变化?作为IPO速度下的直接受益者,券商IPO版图格局又将如何?媒体记者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勾勒出2017年IPO大丰年的最全版图格局。

月均38.9家的IPO新速度

今年一级市场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在监管层“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的鼓励下,IPO发行提速。而自去年11月份以来,A股IPO节奏更是变为一周一批次的速度。

据媒体记者根据数据统计,截至8月31日,2017年年内共有311家企业完成IPO上市,共募集资金1674.8亿元。其中上交所主板152家,募集资金1042.5亿元;深交所创业板103家,募集资金378.1亿元;深交所中小板56家,募集资金254.2亿元。

A股市场用了20余年的时间,上市公司家数超过3300家。回看IPO历史长河,即使在IPO大年的2010年,全年IPO数量349家,月均29.1家的发行速度,跟2017年月均38.9家的发行速度仍有差距。

而2014年IPO重新开闸后,2014年至2016年IPO月均发行的速度分别为10.4家、18.6家、18.9家。

而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中国证监会IPO受理名单中尚有608家企业排队IPO,其中46家已经过会,另有562家正在走流程。

IPO常态化是否会贯穿2017全年?

近期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更是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被市场解读为放宽IPO审核口径。

“IPO 大大加速的同时,审核标准不仅没有任何放松反而还大大加强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股发行从严审核恰恰更加符合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取向,也是前期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延续。而近期证券系统年中监管座谈会上也已经将‘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作为下半年度重要工作,预计新股发行审核口径不会出现松动。”川财证券分析师陈雳认为。

而从数据来看,监管层对IPO的审核确实从严把关。今年以来,截至2017年8月31日,47家企业的IPO申请被否,否决率达到13.35%,去年全年IPO被否的企业数量是18家,否决率是2.21%。

IPO全景图

311家IPO企业1674.8亿元的募资大蛋糕版图又是如何划分?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是IPO企业重地。媒体记者根据数据统计,截至8月31日,广东省年内共计发行新股74家,占比24%,募资额373.96亿元,占比22.3%;浙江省年内完成IPO企业数量60家,占比19%,募资额297.25亿元,占比17.75%;江苏地区年内IPO企业数量44家,占比14%,募资额215.14亿元,占比12.85%;上海年内完成IPO发行企业数量27家,占比9%,募资总额252.93亿元,占比15.1%;北京年内完成IPO发行数量为20家,占比6%,募资额114.34亿元,占比6.83%。

从行业(证监会一级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一骑绝尘,年内IPO上市企业数量226家,占比72.67%,募资额1077.68亿元,占比64.3%;其次TMT行业年内IPO企业数量为29家,募资总额达98.41亿元;再者是金融业,虽然数量仅为3家,但募资金额却达76.93亿元,在募资金额占比中仅次于制造业和TMT行业。

同样募资额相对较高的还有批发零售、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完成IPO上市数量分别为5家、13家、9家,募资金额分别为54.69亿元、50.92亿元、46.4亿元。

而具体到单个IPO企业来看,新股发行募集金额超过20亿元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中国银河(40.86亿元)、浙商证券(28.17亿元)、苏垦农发(24.23亿元)、欧派家居(20.79亿元)、新凤鸣(20.62亿元)、电连技术(20.32亿元).

保荐版图格局

2017年IPO大丰收,除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享受融资便捷性外,产业链上最直接受益的机构莫过于保荐承销商——券商。

根据媒体记者的统计,截至8月31日,共有55家券商参与瓜分311家企业IPO大蛋糕,保荐费(有些保荐费数据没有显示,无法计算在内,所以实际的保荐费比文中数据还要大)总额高达103亿元。总体来看,通过承销保荐企业IPO获得保荐费超过1亿元的有26家,占比近50%,其中保荐收入超过4亿元以上的只有8家。

从保荐数量的版图划分来看,广发证券承销保荐的IPO企业数量最多,高达27家,占比8.7%;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承销保荐的IPO企业数量也超过20家,分别为23家和21家,占比分别为7.4%和6.8%;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安信证券承销保荐的IPO企业数量分别为19家、17家、16家、14家;招商证券、兴业证券、民生证券承销保荐的IPO企业数量均为12家;华泰联合和申万宏源的IPO企业数量均为11家;中金、东吴证券等保荐IPO企业数量均为10家。

从保荐收入的版图来看,广发证券同样以9.67亿元的保荐费拔得头筹,其次是海通证券以7.29亿元的保荐收入位列第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的保荐收入均超过6亿元,分别为6.56亿元、6.5亿元和6.48亿元。国金证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三家的IPO保荐收入也在4亿元以上,分别为5.98亿元、5.94亿元和4.8亿元。

从单个IPO保荐费来看,保荐收费金额最大的为招商证券承保的电连技术,保荐费为1.57亿元。中信建投承保的中国银河、国信证券承保的苏垦农发保荐费用均在1亿元以上,分别为1.16亿元和1.12亿元。

从前8个月数据来看,中小券商在IPO承揽项目的数量以及承销金额劣势均较明显,渤海证券、东海证券、天风证券、华创证券IPO保荐收入均仅为千万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合资券商东方花旗和中德证券前8月的保荐收入均超过2亿元,保荐企业IPO数量也分别为8家和6家,过会率均为100%。实际上,合资券商在国内一直面临水土不服的特征,发展优势并不明显。

大型IPO

加快回归A股

在市场环境有所企稳的过程中,一些已经登陆港股市场上市的大型公司,也开始有计划考虑回归至A股市场。

具体而言,中国华融A股发行的申请材料去年底获得了证监会受理,意味着中国华融回归A股的步伐开始加快。近日,邮储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也就回归A股作出了表态。其中,邮储银行董事会宣布拟申请发行不超过51.72亿股的A股,拟在上交所上市。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则表态称“集团董事会已经批准集团回归A股的议案。”

从中国华融,再到邮储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对于这些已登陆港股市场的大型公司而言,它们加快回归A股市场,不仅考虑到拓宽内地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因素,而且还期待获得更好的市场估值与定位等,其战略性意图还是比较清晰的。

    Copyright 2018- www.dyjian.com/ 大宇股票知识网 海口美兰韩哲棚百货商行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3001966号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Top